当前所在位置: 天奇生活 > 教育 > 正文

小国寡民是谁提出的思想 小国寡民是谁的思想

2020-03-19 天奇生活 【 字体:

  小国寡民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老子提出的思想。小国寡民出自《老子》的第八十章,是老子提出的理想国家的模型,指的是在国家小且人民少的和平环境中,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。

3f7d6db19d410c90.jpg

  小国寡民是什么意思

  小国寡民的出自《老子》的第八十章:“小国寡民,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“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一个国土面积小且人民很少的国家,如此人民就不容易起冲突和争端,即使拥有兵器也不需要使用,国家也不会有暴政,人民更不需要冒着风险而迁徙他乡。

caaa46c2520482f8.jpg

  在老子提出的这种小国寡民的理想范本下,才能实现人人寡欲,即使吃了粗茶淡饭也不觉得辛苦,即使身居陋室也觉得安逸的环境,最终实现“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”这种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、不起争端的理想境地。

fc81d614e93bf472.jpg

猜你喜欢

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

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

2024-06-03
16.5万
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

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

2024-06-03
19.2万
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

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

2024-06-03
11.9万
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

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

2024-05-31
8.5万
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

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

2024-05-31
9.4万
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

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

2024-05-30
13.9万
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

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

2024-05-30
11.1万
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

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

2024-05-30
13.8万
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

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

2024-05-30
11.9万
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

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

2024-05-30
14.1万
热门推荐
相关推荐 更多 >>

小国寡民是谁提出的思想 小国寡民是谁的思想

小国寡民是谁提出的思想 小国寡民是谁的思想
小国寡民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老子提出的思想。小国寡民出自《老子》的第八十章,是老子提出的理想国家的模型,指的是在国家小且人民少的和平环境中,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。

示孟郊是写给谁的 示孟郊是诗人写给谁的

示孟郊是写给谁的 示孟郊是诗人写给谁的
是诗人孟浩然写给儿子的,是诗人对自己儿子的劝诫。诗中用蔓草芝兰象征丑恶美善,以伯牙不喧比拟不随流俗,告诉儿子对理想的追求不仅要执着,还要不怕寂寞。这首诗既是诗人对儿子的劝诫与教导,也可以当做是作者自己的自白。

光辉岁月是写给谁的 光辉岁月是为谁而写的

光辉岁月是写给谁的 光辉岁月是为谁而写的
光辉岁月是Beyond乐队黄家驹为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创作的一首作品。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关于曼德拉的故事,当时曼德拉还不是南非的总统,而是仍在狱中的阶下囚,而黄家驹能以此为灵感写出一首歌,并非心血来潮。

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修辞手法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的修辞手法

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修辞手法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的修辞手法
“它们是从谁家来的,又飞到谁家去?太阳也不知道。”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,先提出问题,再自问自答,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好奇心,还能够启发读者思考。设问句有时也有暗示文章主旨以及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。

二十四桥的月亮,又照着谁的心事,写作无字诗行 二十四桥的月亮又照着谁的心事写作无字诗行什么意思

二十四桥的月亮,又照着谁的心事,写作无字诗行 二十四桥的月亮又照着谁的心事写作无字诗行什么意思
二十四桥的月亮是照着西施的心事写作的无字诗行,是《王者荣耀》中英雄西施的台词。西施有心事,但是最后也没有开口倾诉,无字诗行。这个二十四桥的月亮则是出自杜牧的名句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,因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,故名。意为:明月之下是杜牧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一诗的句子,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,二十四桥是桥名,原为扬州的红药桥。

谁的诗被称为诗史 哪个的诗被称为诗史

谁的诗被称为诗史 哪个的诗被称为诗史
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。杜甫(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,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、人民疾苦,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,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,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,因而被誉为“诗史”。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