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 天奇生活 > 教育 > 正文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作者内心什么情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主题思想

2021-01-05 天奇生活 【 字体:

  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的同情。全诗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冷的寒山夜宿图,表现出雪夜归家的劳动者的艰辛以及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。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。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作者内心什么情感

  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
  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

  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

  译文

 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,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。

 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,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。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作者内心什么情感

  赏析

  这首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,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、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。全诗前两句描绘了孤零安谧的旷野茅屋,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。下二句,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,写白屋有人归来,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,渲染贫寒、清白的气氛,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。

猜你喜欢

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

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

2024-06-03
16.5万
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

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

2024-06-03
19.2万
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

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

2024-06-03
11.9万
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

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

2024-05-31
8.5万
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

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

2024-05-31
9.4万
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

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

2024-05-30
13.9万
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

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

2024-05-30
11.1万
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

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

2024-05-30
13.8万
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

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

2024-05-30
11.9万
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

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

2024-05-30
14.1万
热门推荐
相关推荐 更多 >>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作者内心什么情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主题思想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达了作者内心什么情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主题思想
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的同情。全诗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冷的寒山夜宿图,表现出雪夜归家的劳动者的艰辛以及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。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。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
翻译: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,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。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,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。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和赏析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和赏析
翻译: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,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。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,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。赏析: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,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、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。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,次句写投宿的人家,后两句写风雪交加、犬吠人归的情景。全诗语言朴实浅显,写景如画,叙事虽然简朴,含意十分深刻。

将进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将进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

将进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将进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
《将进酒》表达了作者借酒消愁、及时行乐、莫负光阴、豁达乐观的情感,同时以陈王曹植为例,抒发了诗人内心闷闷不平的情感,作者还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。《将进酒》的作者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李白,且被世人赞誉为“诗仙”。

槐乡五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乡五月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

槐乡五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乡五月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
全文通过描写洋槐开花的季节,表达了作者喜爱槐花、喜爱孩子、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。文中作者将花与人密切融合,使“花美人更美”这一主题皆自然地生发,使人可以感受到槐花的清香与甜美,更能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、热情好客、淳朴可爱的特点。

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

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
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的情感。《塞上听吹笛》又名《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》,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。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,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,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。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,在虚实交错、时空穿梭之间,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,构成一幅奇丽寥廓、委婉动人的画卷。此诗作为边塞诗,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。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