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 天奇生活 > 生活 > 正文

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 司空见惯的意思

2022-05-13 天奇生活 【 字体:

  司空见惯指的是某事常见,不足为奇。司空见惯,出自唐·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载刘禹锡诗:“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”司空:古代官名。主管建设,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,后来转变为监察官,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。

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

  近义词:不足为奇、习以为常

  反义词:鲜为人知

  例句:

  1、这种事对于我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了。

  2、大街上的车辆比往日少多了,平常司空见惯的堵车现象今日踪影全无。

  成语典故

  语出唐·刘禹锡《赠李司空妓》:“高髻云鬟宫样妆,春风一曲《杜韦娘》,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苏州刺史肠。”。唐·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:“刘尚书禹锡罢和州,为主客郎中、集贤学士。李司空(李绅,曾任司空一职)罢镇在京,慕刘名,尝邀至第中,厚设饮馔。酒酣,命妙妓歌以送之。刘于席上赋诗曰:‘䰀鬌(woduo)梳头宫样妆,春风一曲杜韦娘。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’李因以妓赠之。”

  宋·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三十九:“禹锡赴吴台,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,开宴命妓待酒,禹锡诗曰:‘高髻云鬟宫样妆,春风一曲杜韦娘。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苏州刺史肠。’”

猜你喜欢

今天,上海全市防空警报试鸣!演练科普有序进行,人防意识 “声入人心”

今天,上海全市防空警报试鸣!演练科普有序进行,人防意识 “声入人心”

2025-09-20
18.1万
伊利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

伊利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

2025-09-16
13.4万
日本东京夜景浪漫指南:从经典地标到隐秘胜地

日本东京夜景浪漫指南:从经典地标到隐秘胜地

2025-09-15
9.5万
日本和菓子物语:从日本宫廷御膳到现代创新的甜蜜传承

日本和菓子物语:从日本宫廷御膳到现代创新的甜蜜传承

2025-09-15
16.8万
2025年9月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公告

2025年9月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公告

2025-09-13
11.1万
2025世界城市日社会系列活动拉开序幕,探寻社区花园里的智慧应用

2025世界城市日社会系列活动拉开序幕,探寻社区花园里的智慧应用

2025-09-08
12.8万
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首场活动:一起探秘家门口的“魔法花园”

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首场活动:一起探秘家门口的“魔法花园”

2025-09-04
10.1万
伊利股份业绩说明会:分红有望再创新高 9%利润率目标不变

伊利股份业绩说明会:分红有望再创新高 9%利润率目标不变

2025-08-29
18.8万
蒙牛2025年半年报:创新求变 让消费者喝上奶、喝好奶、喝对奶

蒙牛2025年半年报:创新求变 让消费者喝上奶、喝好奶、喝对奶

2025-08-28
19.1万
特仑苏:金牌牛奶二十年 “草牧奶”全链塑造有机新矩阵

特仑苏:金牌牛奶二十年 “草牧奶”全链塑造有机新矩阵

2025-08-28
8.3万
热门推荐
相关推荐 更多 >>

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

敲成玉馨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
“敲成玉馨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”意思是:轻轻敲打,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,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。

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 司空见惯的意思

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 司空见惯的意思
司空见惯指的是某事常见,不足为奇。司空见惯,出自唐·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载刘禹锡诗:“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”司空:古代官名。主管建设,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,后来转变为监察官,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。

春心动矣的意思是什么 春心动矣什么意思

春心动矣的意思是什么  春心动矣什么意思
春心动矣的意思是看到心怡的异性后产生了爱慕的心情,大多是指心理动态。

行稳致远的意思是什么

行稳致远的意思是什么
行稳致远的意思是若想走得远,必须首先走得稳。可以用小心驶得万年船来解释。

出谋划策的意思是什么 出谋划策什么意思

出谋划策的意思是什么 出谋划策什么意思
“出谋划策”的意思是制定计谋策略,多指为人出主意。该词出自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汝依违观望其间,并不见出奇画策,无非因人成事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是长篇历史演义小说,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。全书一共一百零八回,前八十三回写春秋五霸,后二十五回写战国七雄。

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

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
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统治者如船,老百姓如水,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,也能将船推翻吞没,沉于水中,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,反之必有弊害。这句话出自《荀子.哀公》。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