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岁古代怎么称呼 18岁古代的雅称和别称
2024-03-29 天奇生活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18岁在古代中国的称呼因性别和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男子常被称为“冠礼之年”或“舞象之年”,代表其已成年或可上战场;女子则称为“及笄之年”,标志其成年并开始佩戴发饰。有时也用“弱冠之年”泛指年轻男子,但更偏向于二十岁。
18岁古代的雅称和别称
十八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别称和雅称,具体如下:
弱冠之年:这个称谓源自《诗经》中的描述,意指十八岁的年龄。
及笄之年:古代中国女子十八岁时举行的及笄仪式,标志着成年的开始。
冠礼之年:男子十八岁举行的冠礼,象征着成年的到来。
即位之年:在古代君主制国家中,十八岁的皇帝或王子有资格继承皇位。
及锺之年:源自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,象征着人生正值壮年。
及第之年: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,成为官员的年龄,被视为追求功名的开始。
及婚之年:古代社会认为十八岁适婚,标志着步入成年生活。
及时之年:指人生的黄金时期,提醒珍惜青春和抓住机遇。
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对十八岁这一年龄的重视,也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年仪式和社会习俗。
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名称
古代根据不同的年龄段,有许多特定的称谓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年龄段及其对应的古代称谓:
婴儿期:赤子、襁褓(0-1岁)。
幼年期:垂髫(3-8岁),始龀(7岁),幼学(10岁)。
儿童期:总角(8-14岁),外傅之年(10岁),金钗之年(女孩12岁),豆蔻(女子13-15岁),舞夕之年(13-15岁),及笄(女孩15岁)。
少年期:舞象之年(15-20岁),弱冠(男子20岁),桃李年华(女子20岁),花信年华(女子24岁)。
青年期:而立之年(30岁),不惑之年(40岁),艾(知天命)(50岁),耳顺(花甲之年)(60岁)。
中年期:古稀(70岁),杖国之年(致事之年)(70岁),半老徐娘(女子30岁)。
老年期:杖朝之年(80岁),鲐背(90岁),期颐(100岁)。
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和期望,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角色。
猜你喜欢

今天,上海全市防空警报试鸣!演练科普有序进行,人防意识 “声入人心”


伊利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


日本东京夜景浪漫指南:从经典地标到隐秘胜地


日本和菓子物语:从日本宫廷御膳到现代创新的甜蜜传承


2025年9月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公告


2025世界城市日社会系列活动拉开序幕,探寻社区花园里的智慧应用


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首场活动:一起探秘家门口的“魔法花园”


伊利股份业绩说明会:分红有望再创新高 9%利润率目标不变


蒙牛2025年半年报:创新求变 让消费者喝上奶、喝好奶、喝对奶


特仑苏:金牌牛奶二十年 “草牧奶”全链塑造有机新矩阵


18岁古代怎么称呼 18岁古代的雅称和别称


18岁古代怎么称呼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


18岁古代怎么称呼 十岁到一百岁的古语


中医医生在古代怎么称呼 中医医生在古代的称呼


16岁古代怎么称呼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


王爷的儿子怎么称呼 王爷的儿子叫什么
